乡村振兴周报:自然资源部发布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通知新闻 - 中国食品网

乡村振兴周报:自然资源部发布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通知
2020-06-09 11:45:39   来源:    
评论:0

一、乡村振兴数字说1、截至5月28日16时,全国已收获小麦6500万亩,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8万台,单日机收面积超过900万亩。今年三夏农机总量
一、乡村振兴数字说

1、截至5月28日16时,全国已收获小麦6500万亩,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8万台,单日机收面积超过900万亩。今年“三夏”农机总量投入充足,全国将有1640万台各类农业机械和320万农机手投入今年“三夏”生产服务,各地共组织调度65万台联合收割机参与夏收,同比增加1万台;其中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达到27.6万台,8公斤以上大喂入量机型占比达到70%,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预计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将分别达到96%、90%以上。农业农村部和各小麦主产省制定了“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公布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在主干线设立2137个接待服务站。针对湖北夏收初期联合收割机出现较大缺口情况,农业农村部5月中旬协调周边河南、安徽、江苏等七个省份,紧急调度1.9万台联合收割机赴鄂支援抢收油菜和小麦,目前湖北夏收进展顺利,3000多万亩粮油作物已实现颗粒归仓。

2、我国共建成106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覆盖了9.2亿农村人口。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7%,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截至2019年底,全国仍有2.5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还剩余300多万饮水型氟超标人口,分布在10个省份。让广大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是亟需抓紧补齐的民生短板。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有关部门近年来着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十三五”以来,有关部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国累计提升了2.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年底前如期完成“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任务,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3、2019年共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106.6亿元。2016年到2019年间,为农民工追讨的欠薪金额从23.6亿元增长至106.6亿元,支持农民工起诉案件从3785件增长至10322件,起诉恶意欠薪犯罪人数从2135人降至902人。行之坚决的整治行动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相关部门应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积极为农民工进行法律科普、提供司法援助、降低维权成本,鼓励更多被欠薪者捍卫自身权益。根据2019年监测数据显示,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进城从事非农业生产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地在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月均收入高于老一代,为5850元,而老一代为4954元,新比老高896元。其中,近6成月均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比老一代高16.1个百分点;近3成月均收入为4000-5000元,比老一代高6.6个百分点。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比女性高23.4%;老一代农民工中男性比女性高19.8%。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1岁,老一代为50岁。

4、农业农村部已发布5批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覆盖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6个县级行政区域。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8月,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发起了GIAHS保护倡议,并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等的支持下实施了“GIAHS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该项目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公约》《21世纪议程》等为基础,目的是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倡议以来,已有22个国家的59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被列入保护名录。截至目前,已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美洲、欧洲的22个国家的59项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GIAHS保护名录。目前我国以15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位列各国首位。

5、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已形成各类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100余项,在贫困地区累计推广58.96万余亩。成熟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已在全国不同区域大面积推行,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为中药材产业扶贫提供了思路、方法与技术保障。“十三五”期间,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通过理论授课、座谈讨论会、现场答疑、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方式,累计组织各类培训活动643场(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种养大户、农民共计64932人(次),推广面积超过208.7万亩;发放宣传资料52182份,提升了基层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中药材市场发展前景可观,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2017年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08亿元,2024年将超过200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近10%。2017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3.5%,种植面积达到3466.89万亩(不含林地和野生药材),家种药材供应量持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超过6620万亩(含林地种植面积),届时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地将成为中药材种植大省。

二、乡村振兴政策说

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严禁违反规划搞非农建设、乱占耕地建房。要提高政治站位、改进工作作风、严守廉政底线。严格按照中央精神,依法依规编制和审批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编”“审”分离机制,下级国土空间规划不得突破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不得违背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管控要求,规划修改必须严格落实法定程序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严格依据规划条件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展规划核实,农村地区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加强用地审批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坚持农地农用。严禁借农用地流转、土地整治等名义违反规划搞非农建设、乱占耕地建房等,坚决杜绝集体土地失管失控现象。加快建立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内容,加强日常巡查和台账检查,做好批后监管。

2、农业农村部根据将根据关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印发《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指导目录》主要梳理规范农业领域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以及部门规章设定的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事项,并将按程序进行动态调整。切实加强对农业领域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的源头治理。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执法事项一律取消。对列入《指导目录》的行政执法事项,要按照减少执法层级、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的要求,区分不同事项和不同管理体制。按照公开透明高效原则和履职需要,编制统一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规程和操作手册,明确执法事项的工作程序、履职要求、办理时限、行为规范等,消除行政执法中的模糊条款,压减自由裁量权,促进同一事项相同情形同标准处罚、无差别执法。按照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原则,聚焦农业领域与市场主体、群众关系最密切的行政执法事项,着力解决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市场主体、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成果。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3、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公布。本次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所列种为家养畜禽并包括其杂交后代。传统畜禽类有:猪,普通牛、瘤牛、水牛、牦牛、大额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兔,鸡,鸭,鹅,鸽,鹌鹑,以上传统畜禽类含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特种畜禽类有:梅花鹿、马鹿、驯鹿、羊驼、火鸡、珍珠鸡、雉鸡、番鸭、绿头鸭、鸵鸟、鸸鹋,非食用类有水貂、银狐、北极狐、貉,以上品种含培育品种,引入品种。

4、农业农村部等3部门发布关于开展违法违规调运生猪百日专项打击行动的通知。为形成有效防范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通过运输环节传播的长效机制,要织密生猪调运监管网络,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推动本省份尽快制定公布动物及动物产品跨省运输指定通道,会同交通运输部门统筹使用现有检查站等资源,确保省际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应设尽设,相邻省份要积极探索联合建站、联合执法、资源共享。加大生猪调运检查把关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协同合作。严肃处置违法违规行为,对无检疫证明、无牲畜耳标和运输车辆未备案的生猪,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由货主负责就地就近隔离观察15天。对发病、死亡或检出非洲猪瘟阳性的生猪,要坚决扑杀并不得给予补助。严格生猪车辆备案管理、加强生猪运输信息化监管,加快推广“牧运通”车辆备案系统,确保6月底前完成与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的对接。

3、乡村振兴发展聚集

板块一:产业兴旺

普洱市和平村药材种植化零为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镇和平村,看看他们是如何发展产业的。过去的和平村山高坡陡,村民长期以来以刀耕火种维持生计,主要产业以玉米种植为主,近年来和平村紧抓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核桃、茶叶、烤烟、林药、林菜、林禽等产业,形成了“家家有产业,年年稳增收”的发展局面,特别是新型产业林下药材的种植。和平村林下药材种植采取“村党组织+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加强各方面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全镇药材种植变零为整。为发展产业,和平村还有通过系统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学习的技术员为有意向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和平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247户农户种植各类名贵中草药材741亩,麦子山、山门口、大石房3个村民小组实现了农户种植全覆盖。其中:滇重楼340亩、黄精300亩、岩七71亩、三七30亩,林下药材年均收入达300万余元。此外,全村还有核桃面积6300亩、茶叶面积2860亩、林下药材种植741亩、烤烟630亩,2019年各类产业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

板块二:生态宜居

湛江市尖仔村1+8打造美丽乡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安铺镇老马村委会尖仔村看看,他们是如何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的。在打造“美丽乡村”过程中,尖仔村始终以党建为统,以1+8——一望无际的花海+八大游学景点,倾心打造村容村貌。5月中旬,尖仔村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我在行动”活动,廉江市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志愿者、学生等300多人共同种下了1000多棵树菠萝,助力尖仔村打造菠萝蜜基地。从迎宾园到礼园-思源园-孝园-尖子湖-红色教育基地等,再到百年碉楼,硕果累累的大树菠萝在尖仔村长得到处都是,成为了独到的风景线,村中对厕所进行了整治,干净又卫生,还修建了图书馆供村民看书学习。如今的尖仔村拥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整洁的乡村环境绿树成荫,还有设施齐全的文化场所、装潢漂亮的小洋楼、规划有序的游学景点、纵横在五百余亩稻田里的硬底化田埂,更是凭借着优美的环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板块三:乡风文明

永州市清溪村以本土文化育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源口瑶族乡源口清溪村,看看他们是如何营造文明乡村氛围的。清溪村是千年古村,下辖3个自然村、户籍人口2060人,其中瑶族人口占95%以上,是典型的瑶族聚集区,是江永“四大民瑶”之一。清溪村以家风带民风,民风树新风,村民自筹资金36万元创办清溪瑶族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义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传播瑶文化、传承文明乡风。在博物馆设置清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成立清溪瑶非遗文化文艺队、中小学生传统舞蹈队、农民书法协会、清溪瑶龙狮队等志愿服务队。开展书法比赛。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宣讲清溪故事,以文化育人。特聘教授赵书峰及其团队对清溪瑶的历史、文化、音乐、舞蹈、文献等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采访后,在清溪村建立了“音乐与舞蹈考察基地”。广东金融学院在清溪村建立了“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组建了“草根宣讲团”、“五老宣讲团”、“好人工作室”等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浅出阐释党的惠农政,带动村民精神面貌积极向上。

板块四:治理有效

百色市丰防村多措治村保障秩序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丰防村,看看他们是如何治理乡村的。依托党建引领,丰防村实施“组织强村”工程,建立“一部两会三中心”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了综治中心,治保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综治中心管理制度、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制度、法治制度,综治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村警务助理、村法律顾问的“一中心两会三制度四队伍”组织机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7个网格,发挥党支部干部队伍核心作用,引介“熟人、熟地、熟村情”的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7个村民小组组长担任网格员,以综治服务平台为中心,设立网格化工作站,横向服务党团建设、计划生育、民政社会救助、文体科教、社会劳动保障、社会事务,多方位治理乡村、保障秩序。坚持“文明强村”工程,以“三治”为基础促各民族和谐相处,化解纠纷,对村民进行普法。同时创建智慧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形式开展政务服务,与时俱进。

板块五:生活富裕

阿坝州竹山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水晶乡竹山村看看他们是如何脱贫致富的。竹山村是水晶乡三个贫困村之一,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40户933人,贫困发生率24%。竹山村扶贫工作从基础设施的修建开始,2016年至2019年,共实施饮水项目投入131.5万元,生产路建设投入426万元,巷道硬化投入154万元,村委办公楼及广场建设投入180万元,现如今100%自来水入户,95%村民水泥路到家。再发展产业,2016年至2019年,全村获得以奖代补产业扶持资金209户196万多元。全村5名致富带头人创立3个专业合作社、建立2个种植示范园,种植水果4900多亩。据初步估算水果产值约2500多万,人均年可增收8千元。其中位于竹山村委法村屯的种植示范园是竹山村脱贫产业的重点项目,占地330多亩,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技术支持、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服务,带动15户贫困户28人脱贫致富。2019年竹山村脱贫45户1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8%。

4、乡村振兴样板

宝鸡市东岭村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企业

东岭村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位于陈仓镇东南部。全村占地面积0.35平方公里,有村民210户,812人。改革开放前,东岭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穷村。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即使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也难改东岭村的穷困命运。

于是东岭村只好从别处谋求发展之路,在1979年东岭村部分村民临街建了16间门面房,后来村上依托郊区地理优势,办起了黑白铁皮加工厂。1985年,黑白铁皮加工厂扩大经营范围,成立了金台区东岭机械铆焊厂。但工厂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几经波折东岭村做起了钢材贸易,正式开启了振兴之路,创办的企业在1994年产值已过亿元,固定资产达到2000万元。后期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岭村及村企历经了多次治理、管理、发展模式的调整。

如今,“东岭”已成为全国钢材行业最响亮的品牌,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东岭集团”商标也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集团内贸和外贸业务分别实现总收入336.24、941.4亿元,同比增长43.9%、41.8%。2014年,东岭村入选中国9大土豪村。2017年12月,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

更多有关乡村振兴的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八斗鬼才工作室”~

 

聚焦更多热门资讯请扫码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刊发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